校企合作情况
2013年12月27日 14:40:00 访问量:3914次
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有十余年历史。在十余年中,我们深入用人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利用各种关系,广泛联系企业,把办学必须与企业的用工密切结合起来,实行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大批满意的合格的劳动者。校企合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企合作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具有综合能力,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我校每年利用寒暑假及部分教学时间,多次组织学生到“富士康科技集团”、“上海日立电器有公司”、“苏州华硕电脑集团”、“无锡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及“绵阳北电世纪软件公司”、“绵阳吉隆公司有限公司”等公司参加实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到了实用技术、增长了见识,有了一些收入,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回到学校后更加努力学习。 2009年秋,我校与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班协议,与我校联合开办“夏普机电班”、“夏普数控班”、“夏普光电班”。由夏普公司与我校联合制定教学计划、为学生发放夏普班班服,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及助学金。2011年春,组织学生到企业教学实习。 2011年秋,我校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班协议,与我校联合开办“日立机电班”和“日立数控班”,与我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于2011年11到12月派日立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到我校授课。2012年2月我校92名日立班学生已进入日立公司深造就业。 2012年3月,我校与绵阳北电世纪软件公司和绵阳金盛高科技公司签订联合办班协议,在职教三年级“信息管理与服务”专业开办“软件销售及售后服务班”,集中在2012年3月到4月由企业直接派技术骨干到我校授课,该班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这两家公司就业。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 我校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社会培养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为用工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具有一定技能的基础员工是我们的办学目标,瞄准用人市场,与企业合作办学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办学方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与企业的合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06年,积极主动的联系企业,获得就业用工信息,为毕业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主要为绵阳本地的电子企业和服务业提供合格毕业生,也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作毕业生输出。建立了较稳定的输送渠道。同时,我们积极联系用工企业,了解不同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邀请他们参与我校的专业建设,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07年—2009年,与用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我们派出教师到企业培训,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短期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到企业岗位上培养技术和技能。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与用工企业深度的合作,将企业的培训植入到在校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有的放矢,针对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与省外的上海日立电器公司、用友软件公司、夏普公司和绵阳本地的四川吉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游仙区驭翔汽车修理厂、东材集团等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就业的互动。学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教师培训和学生提供实训设备场地,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我们建立了由绵阳市领导、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依托富临精工、上海日立公司、无锡夏普等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接纳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活动。企业参加学校专业建设,直接派技术骨干到我校授课。与四川吉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游仙区驭翔汽车修理厂、富临精工、上海日立公司、无锡夏普等10余家企业或用人单位签有订单培养协议。为东材集团、富临精工、开元磁材等数十家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技术、生产及在职职工培训服务。 三、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我校采用以下结合模式:“订单式培养”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践”以及‘企办班’三种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学校通过派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派人到学校授课,企业接受学校学生实习,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企业出资在学校办专业班等形式进行合作。通过合作达到了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在长期合作中,我们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训地点,培训内容,教师人选,培训时间,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程度,成绩的考核与鉴定,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上岗工作 2、企业技术业务骨干与学生签订师徒合同:为了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选拔技术业务骨干与学生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权利与义务,定期检查实习计划的落实情况,实习效果和实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 3、学生进校后便与企业签用工协议,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后,分期分批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有机地将生产产品与学生作业结合起来。学校、企业对学生进行双向考核,企业根据考核成绩分等发放生活补助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挥,毕业生与企业用工完全对口。 4、双定向培养,针对艰苦行业、特殊行业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我校与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无锡夏普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绵阳北电世纪软件公司和绵阳金盛高科技公司、四川吉龙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游仙区驭翔汽车修理厂实行双定向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四、校企合作的条件 1. 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是搞好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 在对世界500强企业及本校毕业生创业有成就的学生的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对企业忠诚,能认同企业文化并能吃苦耐劳,要有团队精神,不斤斤计较,要有良好的服从性且心理适应能力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高低并非十分重要。有的老板还这样说:技术上的问题你不会我也可以派人教你,但态度上的问题就没法沟通了。所以,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是搞好校企结合和学生实习就业的前提条件。 2. 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感是实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 任何企业未来要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忠诚于自己的员工。目前,高素质劳动者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需要培养认同自己企业文化的员工,而企业文化的渗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较长时间的训练中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从而认同企业文化。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需要企业积极地参与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为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双赢。特别是世界500强等企业,他们多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有一支忠于企业的熟练度员工队伍是企业品质的重要保证。所以,优秀的企业一般不愿从社会上招工而愿意从学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经过培养培训,然后用于企业生产。职校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使得企业很快能将生手变熟手。经过学校的正规培训, 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比较强,接受新的知识快,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为寻求校企合作创作了条件。 3. 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职校为了学生的就业,而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实施校企合作是一种战略上的双赢。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强校企合作,为企业服务,邀请企业将企业企业的培训植入到在校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派出教师到企业培训,有的放矢,针对性教学,把办学必须与企业的用工密切结合起来,为企业培养了满意的合格的劳动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加强对市场行业的研究,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而要与市场行业“零距离”接触,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结合。通过校企结合,双方资源共享,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五、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校企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1、无论哪种方式的结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与家长的选择,而不能想当然,不能因为急于让学生就业,而忽视学生家长的心理感受。企业也不能因生产需要把未经全面培训的员工和心理适应度不强的员工用于生产一线以免造成富士康‘十三跳的悲剧。 2、学生在实施校企结合到企业实习必须过好心理关、生活观。要有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企业的需求。要有主人公精神,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为自己的发展开创一片天地。 3、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到企业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派老师带队进驻企业及时发现学生成长的困惑和问题并予以处理。本着扶上马、送一程,为学生服务。 4、企业接受到学生实习时,要把他们看成是企业未来的主人,要关心学生,爱学生。要用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心甘情愿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校企结合应是文化的相互渗透,更是人文关怀的渗透。文化与人文关怀不仅是学校的精髓,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校企结合不应只是一种知识或者技能培养的结合,而更应该是一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人文精神的传承。只有学校和企业从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校企结合才能收到实效。
编辑:勾俊